编辑:赵臻
2020/07/31 17:09
传统中医:中国是中医发源地,针灸,推拿,按摩,搬打,中药,火灌,都是中医界的骄傲,各有千秋。老祖宗的传承要发扬光大。
2020/07/31 18:21
宣松德:针灸是最深的学问,自汉鼎盛时期后,后世去深究的学者太少,十二经归脏腑也存在着误处,所以《伤寒》之太阳病与十二经之太阳经就难以相统一,天下真正符合自然的学问,是都能九九归一的,只所以二者不能相统一,总有存在误处的地方,可惜当代学者都是卖嘴皮子的,该去研究的却没有人去研究,不该研究的却不断有人去创新,结果把中医弄得不伦不类,不是我批评,但看大师们的临床效疗就知道了。
2020/07/31 18:44
Consulting lingying :中医科学,博大精深。只有不懂中医的人,才会亵渎中医,诋毁中医。更可恶的是那些藏在我们中间的那些伪中医,打着中医旗号,毁我名声。
2020/07/31 20:37
丞珍堂:给民间中医发证是国家对中医的一个表态,对中医的认可,这一步走不出来中医就没有希望了!这一步即使能走出来,今后的路也会是艰难的!因为对中医的认知是从阴阳五行等层面为基础的,偏离了开阴阳五行就不是中医了。近几十年因为对阴阳五行的教育的缺失,使年轻一代的绝大多数国民不了解中医甚至反对中医。
近几十年,现代中医药体系偏离了中医药原本正确的体系,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本就是中国文化基础的流失,原本公理常识性的知识都缺失了,更有甚者把最优秀的文化精髓当成封建迷信遭到扬弃,这也是由来已久的了,从民国以来的有关官员及胡适鲁迅等反中医药的文人代表们,都是没有正确的认知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中医药理论的基础与纲领,中医药是否能再度辉煌是否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取决于中医人对阴阳五行的正确把握,在中医范畴内是否把握住了阴阳五行这个根本问题,是可以通过疗效检验的。
古代中医的薪资是通过考核治愈率决定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治愈率为一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治愈率为二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治愈率为三等;百分之六十以下的治愈率者淘汰。这样管理很有道理!治病救人是很严肃的事情,来不得丝毫马虎。发了行医证后并不是不再监督管理了,日常管理、月管理、年终管理必不可少,治愈率不合格者需强制停止其执业~~。
2020/07/31 21:08
宣松德:@丞珍堂 老兄说得极是,所以中医最兴盛的时期是汉朝,那时的大医家同时皆是易家。中医基础理论之根应该是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可当代学者把它说成是哲学思想,中医人自己不去深究,却一脚踢给哲学家去玩弄,中国的“哲学家”们喝着“形而上、形而下”的洋奶水还不够,竟把阴阳五行当作他们的祖训,堂而皇之的当起什么“中国哲学家”来,这真有点像韩国人申请端午节。
中医是实实在在的自然文化,不是谁可以创造的,因为是自然真理,而哲学家是寄生虫,当马克思写了《共产党宣言》后,他们马上说“共产主义哲学思想”,当西方民主制度引成后,他们马上说“人类民主哲学思想”,当看到中国道家学说,他们又说“道家哲学思想”,当看到中华文化的阴阳五行后,他们同样说成是“哲学思想”,大家说说,哲学家是不是寄生虫,似乎天下最好的学问都可构成是哲学。
2020/07/31 21:21
袁秀明:幸运入了这群。唠叨一下我学医的历程。中医的本身就是一种实验。是人类.以自身的生命提供的实验。年少時看外祖父帮人治腰痛。病人来時有二三个人扶着。我外公忙迎上去扶病人坐下。先叫病人慢慢吸气。慢慢呼气。接着叫病人轻轻咳出声。确认痛在那里。一手顶住骨头或筋肌错位的部位。嘱病人蹲上蹲下。慢慢咳。病人出奇地说不痛了。我外公仍然没鬲开。在病人的腿上点几下。病人自由自在走路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初中毕业要举行六公斤负重。三公里赛跑。跑完后全身淋了冷水。当晩就高烧。急坏了班主任。在校一个星期烧不退。后有我哥接回家。吃药。打针。驱鬼封宅都信。可我的体力不行了。上厕所站直不起来。正在着急之時。有人介绍离家五里开外有人八十岁老头。会刮痧推拿有名气。我哥用人力车将老郎中接到我家。给我全身推。拿。按摩。我感到特别舒服。留他住了一夜。又反复给我推拿了三次。临走時再三叮嘱。恢复健康要养脾胃。第一天喝淡米粥。第二天喝红枣红糠米粥。第三天喝生姜盐。咸味米粥经二个周期。皮肤结实了。走路有劲了。…。从此爱上中医。从25岁到60岁一边教书。一边通学各种医书。易经。内经。难经。小儿推拿。脏腑点穴。98年参加成都中医学院刋授大学函授学习。可惜中途停办。没有结业证书。给了系统学习中医资料与時间。2000年教师退休。给我学习与实践的空间。2002年在北戴河参加特效医术硏讨会118人发言。我的(推拿点窍)一文荣获二等奖。並获得500元奖金。每年拜一位名师学习。参加一康的小小方。极易针灸。中推张一圣正骨手法。还有周身脉法。太素脉法。舌诊。马新童十六味流气饮。李贵明的阴阳和伤寒论六经辨证。纵观名家中医学说。均源自古代气一元论的思维方式:和天。身心合一的系统整体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時之法成。天地之气。人之气草木之气亦然。人有气液灌养筋脉皮肉骨。草木有四時之气。五味以生长收藏。夭给我们冷与热。地给我们干与湿。人之病不外与冷热。干湿失衡有关。扶正人体气化之偏。学医者难在以自身试法。使自己少受疾病折磨。一切方法都在自己身上试过。汤药自己尝过。凡接受治疗的病。是以病人生命试法。疗病察其源:记住病者来時的第一句话:确认病人的主症。候症机:舌象。周身脉法。太素脉法。也为日后用药效果的鉴别。心中有数: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用药施法有效。若病己成。可得半愈。需要時间调养。若病势己过。命将难全。只能用安慰。不能动手施治。 学医兴趣从小养成。追求医学的劲还没退。可没有执业医师证。只能保养自己。给人看病。只能用鼻嗅。脐贴。外洗敷。舌喷化栓液。汤药用小方只用一二味。不超过七味。 倡议:要用中医标准考核。民间特色疗法用专利保护。考核以实战现场考评。
2020/07/31 21:24
藏:其实,中医思想无论是被哲学所“剽窃”,还是被嫁接到其它领域延伸应用,这对于中医来讲应该算是好事情。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为之骄傲。正因如此,才更显博大精深。
2020/08/01 07:42
宣松德:@丞珍堂 医学应该想办法走这样的路,有本领者公开叫板治病,医院招医生应有自主权,提昌择优录取,勿以择证录取,或以病人口碑推荐录取。
2020/08/01 07:50
Consulting lingying :昨晚听了群主分享,我们还算幸运,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如果那些政策都能落实,这是中医振兴的一剂良药!
中医萌芽与原始社会,与汉代成统,兴与唐代,除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藏医学、蒙医学等少数民族医学体系,还传向海外,有了日本的汉方,韩国的高丽医学,即现在的“韩医”,成为东方医学的根源。自明清温派学说诞生而逐渐开始落败…。
回观历史,中医发展历程,与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密不可分的。除了我们自身不断追求完善中医理论体系,还要有适宜生存的政治生态。
要想使中医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发展,首先我们中医人要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洋洋自得,那样只会让中医越来越萎缩,直至最终消亡。也不能摒弃5000年深厚的中医文化底蕴,去做什么“开山祖师”。没有孕育,哪有我们?
应当讲,时下的政治生态应当是给了我们民间中医很大的生存空间,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的重要指示发表之后,一系列政策法规陆续出台,给中医药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作为一名中医人,我们必须珍惜生于这个时代,感恩中央政府的关怀,倾尽所能为中医药传承发展努力工作。
2020/08/01 11:25
丞珍堂:中医药的管理制度是一系统工程,从入职到取得行医执业证证再到晋级,以及日常管理,必须要有统一的方法,有条规有约束。但是从目前的整体情况看,首要的问题是要先走出来,搞试点,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制度的初衷是鼓励中医药,扶植中医药,发展中医药。
大家说的太好了!中医药就是靠疗效说话,疗效是检验中医水平的唯一标准。将临床疗效好的中医人组织起来,成为中医的核心力量成为中医药的把关人和代言人,不搞一言堂,不分高低贵贱,大家通过议会形式决策事物,尊师重道,以理服人。
2020/08/01 11:47
宣松德:中医在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要有一定数量的民间医生参与,特别是教课书的编辑过程也应该有民间高手参与,象十二五规划教课书《中医基础理论》存在多处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我尝试过反影上去,编辑组均无心接受,象阴阳五行的论述应该于国内阴阳家高手参与,象脉诊的理论应该于切脉高手来参与,象中医最新研究成果写进教课书应进行广泛讨论和临床验证后才能写进去,如教课书把三焦说成是油脂膜,这究竟对不对?编辑者要问问自己良心,千万别乱写呀,历史上有时改正一个错误甚至比发明一个学述观点还难。
这几天我看了大家的发言,这个群里的人水平都很高,所以我也说几句,其实我也知道,我们的意见也反影不到上面权威那里去,只不过揭露一下目前中医的真相与现状。
更新持续中……
重要提示:中医药传承创新微信讨论群,是由中医药职业技能全国统一鉴定中心发起的,是一个了解民间中医生存现状,收集建议信息,同时发布国家中医药改革政策的行业讨论群,所有讨论信息将呈有关领导参阅。希望大家摒弃家族门派之争,畅所欲言,大胆发表个人意见。但请不要发表与讨论话题无关的治疗信息,以及广告或过激言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